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64章计算机行业的振动
珠江科技注册了一个月,今天终于正式对外挂牌了。
虽然只有深城当地的媒体出席,但是刘天武和江辉这两个特殊人物的出现,还是让珠江科技的情况很快就在业内传开了。
等闲一家公司开业,刘天武也不可能参加啊。
至于江辉,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说的夸张一点,江辉咳个嗽,深城的经济都要颤抖几下。
「柳总,我找人打听了一下,珠江科技其实就是宝马汽车集团的兄弟公司。」
「都是江辉夫妇搞出来的企业,只不过这一次没有披上港资企业的皮而已。」
王增和作为联想计算机的销售负责人,对于行业内新出现的各种计算机企业,都是高度的重视。
他很清楚这一行的门槛,看起来非常的高,实际上并没有那麽的高。
毕竟他们公司现在只是一家代理国外计算机产品,花费外汇进口计算机回来在国内销售的企业。
唯一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就是他们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的「汉卡」。
要不然只要能够搞到外汇额度从国外进口计算机,完全可以卖的比联想更便宜。
所以这两年王增和一直都很担心出现一些背景更加强大的企业,进入到计算机代理行业。
这种企业来抢蛋糕的话,王增和没有信心搞赢人家。
「江辉在汽车行业搞的好好的,怎麽就想着要搞计算机了呢?」
柳传奇现在混的风生水起,意气风发。
对于突然冒出来的珠江科技,自然也是高度重视。
毕竟在华夏商圈,宝马汽车集团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甚至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商业王者。
「其实江辉之前的业务就已经不仅仅是汽车了。」
「岭南半导体的成立,算是他正式的进军半导体行业。」
「而给英特尔代工80286晶片,更是跟计算机行业扯上了关系。」
「现在一转身成立珠江科技,要生产电脑,展现了他们巨大的野心。」
王增和的人脉不弱,珠江科技的相关信息,打听的算是比较清楚了。
「你是说珠江科技打算自己生产计算机,而不是代理海外的计算机?」
柳传奇敏锐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搞贸易,他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心得。
下一步他也是准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做一些提升。
从国外进口散件,在国内进行组装,最终推出联想牌电脑。
这麽一来,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拿出来做文章的地方,也很不一样。
「是的,珠江科技是准备自己研发生产电脑。」
「据说第一条组装生产线今年就会正式的投产。」
「除了少部分关键的零件会从国外进口,大部分的零件它们都是会自己开发。」
王增和这麽一说,柳传奇松了一口气,道:「这倒是有点像是江辉的做事风格。」
「什麽东西都想要自己做,自己研发,哪里有那麽容易?」
「它们在汽车行业是搞成功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计算机行业也能搞成功。」
「直接利用国外的先进零件,我们只做组装业务,这才是投资收益最大的事情。」
对于柳传奇来说,以最快的速度把联想计算机做大规模,是现阶段主要的目的。
只有企业的规模发展壮大了,他个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才能不断的提升。
至于技术不技术的,他觉得根本就不是重点。
搞技术研发,实在是太花钱了。
关键是研发投入之后,不一定就有成绩出来。
倒不如直接从国外采购零部件,组装一下之后卖出去,立马就能挣不少钱。
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外汇额度,然后在国内以人民币价格卖电脑。
考虑到这个时候电脑的高科技属性,利润非常的高。
这两年单单是给科学院相关机构推销各种电脑,就让联想的规模发展壮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确实也是,按照我打听到的消息,珠江科技是准备自己去生产内存丶主板等各种关键零件。」
「甚至将来他们自己研究生产CPU都是有可能的。」
「这种做法,必然是需要招募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去搞研发。」
「到时候耗费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元,也不见得有什麽成绩出来。」
「有这些资金,我们都已经挣了不少钱了。」
顺着柳传奇的话,王增和没有再去纠结什麽。
他是知道自家老总的心思的。
哪怕是他心里面觉得将来珠江科技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威胁。
现在说了也没有意义。
反正他已经尽了汇报的义务,后面的事情就管不了那麽多了。
联想计算机的人脉很广,依靠现有的方式,短时间内也是不用担心拿不到订单。
公司的规模肯定还是可以不断的发展壮大。
那就够了。
谁能想到十年八年以后的事情呢?
……
远在首都的联想都已经关注到了珠江科技的出现,同为深城企业的长城计算机,自然也是很在意珠江科技的发展情况。
作为当初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亲自主抓的计算机企业,长城计算机是寄托了国内计算机行业的许多期待。
到目前为止,它们的成绩比科学院系统出身的联想计算机,显然是要出色不少。
1985年6月,华夏第一台高级中文微型计算机长城0520CH就在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上正式发布。
1987年7月,它们推出长城286高级微机系统。
1988年4月,长城386在全国八大城市同期发布。
它们在深城这边还专门修建了计算机的生产基地,可以算是深城如今高科技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了。
刘天武在考虑设立计算机产业园的时候,就想到了也要把长城计算机也纳入其中。
「王总,珠江科技走的发展路线可能跟我们非常的相似。」
「都是要自己去研发计算机,生产属于珠江科技的产品去对外销售。」
「这一点跟联想计算机的做法是很不一样的。」
陈超熊作为长城计算机的销售负责人,收集了一圈信息之后,正式去给总经理王志做汇报。
说起来,长城计算机的行政级别也是不低的。
王志在1985年的时候,就已经是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的副局长了。
响应改革的号召,成立了长城计算机,并且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长城计算机已经是现在机械电子工业部下属的厅局级国企了。
「珠江科技的创始人江辉,他爱人朱玲就是朱部长的女儿吧?」
王志对于电子工业部重组之后的各种情况也是非常关注的。
去年朱建生来深城的时候,也是抽空去长城计算机考察过。
他自然也是专门去了解了一下新的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的一些情况。
特别是江辉掌控的宝马汽车集团和岭南半导体在深城这边有着非常特殊的影响力。
甚至就是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是的,江辉是首都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据说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一名毕业生。」
「还在学校的时候就跟着老师朱建生教授研发了不少新技术。」
「国内相关部门使用的悍马军车以及洲际弹道飞弹发射车,都跟他们两个有着密切的关系。」
「也是因为各种成绩非常的显着,朱建生教授快速的成为了首都理工大学的校长。」
「后面又进一步的成为了五机部的负责人,最终掌舵机械电子工业部。」
陈超熊这些搞销售的人,对于各种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是最敏感的。
特别是在如今的时代,许多商业都是要讲关系的。
之前各种原材料的双轨制,就更是对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
你有关系,就没关系。
你没关系,就有关系。
搞企业的人,对这有点绕口的话,绝对是印象深刻。
「如果是其他企业说自己要开发计算机,我是不太担心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冲击。」
「但是江辉成立的珠江科技就不一样了。」
「很可能今后珠江科技会是我们在国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同在一个城市,王志对江辉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也都不可避免的会听到,或者讨论江辉的一些事情。
有些人甚至都以自己更宝马汽车集团有关系来作为饭局上的吹嘘点。
没办法,宝马汽车集团彻底的改变了深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
这一点是谁都不会去否认的。
单单是汽车工业园那边的各种企业和家属区,就是整个深城不可忽视的存在。
关键是那边的人的收入水平,也是最高的。
不少管理人员,也成为了国内第一批买得起私人汽车的人。
「珠江科技背靠宝马汽车集团和岭南半导体,不差钱,不差人。」
「它们想要自己去研发生产计算机,还真是有可能搞出一些不一样的成绩出来。」
「不过我们有先发优势,长城计算机在国内许多领域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相信珠江科技短期内是不会给我们带来特别大的影响的。」
陈超熊只能这样子安慰自己了。
要不然怎麽办?
珠江科技的资源,它们是比不过的。
「趁着珠江科技的新产品还没有正式的出来之前,我们要加快市场的拓展。」
「让各个省市尽量的习惯使用长城电脑,以后珠江科技的计算机出来之后,对我们的影响才能适当的降低。」
王志这话,无形之中也算是暴露了自己内心对珠江科技的担心。
没办法,这个竞争对手太特殊的。
懂技术,有背景,不差钱。
这样子的对手,谁搞得过a啊?
反正王志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特别是江辉的老丈人去年还来长城计算机考察过呢。
……
「江总,我们的这个规划,会不会难度有点太高了?」
刘东辉是珠江科技从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挖过来的副总经理。
虽然珠江科技总经理的位置是江辉的,但是日常的各种业务还是要依靠刘东辉去搞。
像是现在的第一款电脑产品,江辉直接把方案给拿出来之后,刘东辉就要想办法去落实。
处理器采用英特尔的80486,这款晶片现在都还没有正式量产,预计今年年中才会上市。
由于珠江科技的电脑是要明年才会上市销售,所以使用80486作为CPU,倒也说得过去。
但是,内存是标准配置为2MB,并且可通过内存扩展槽最多扩展到8MB,。
让电脑可以更好的支持多任务处理和运行较大的应用程式。
这个难度就很高了。
别看2M内存跟后世动不动以G为单位的内存相比,弱爆了。
但是市面上普遍都还是以K为单位,1M内存都是高性能计算机的时代,直接上马2M内存,绝对是很有挑战性的。
最麻烦的是江辉要求这2M的内存,交给岭南半导体自己生产。
这就让刘东辉很难接受了。
他觉得要满足这个性能和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有就是存储方面,江辉要求内置40MB或80MB的硬碟驱动器,提供比市面上各种个人电脑更大的存储空间。
这样子虽然有助于用户存储更多的文件丶程序和数据,可是成本和技术问题都放大了很多啊。
同时,江辉还要求配备3.5英寸软盘驱动器,方便数据的交换和备份。
再加上配备9英寸单色显示屏,解析度为512×342像素。
这样子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基本办公和图形处理需求。
如此高配置的产品,好是很好,但也能够生产出来才行。
特别是江辉希望除了CPU之外,其他的零件都在国内采购。
集团能够自己生产的就自己生产,不能生产的就找其他国内的厂家去生产。
这麽一来,当这款电脑出口到海外进行销售的时候,就能把售价控制在2000美元以内。
不仅除了需要进口的80486这款昂贵的CPU之外,其他的东西都国产的话,成本下降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就算是2000美元以内的售价,也还是有不错的利润。
再说了,作为珠江科技第一款个人电脑,江辉并不打算追求特别高的利润率。
先把品牌影响力打响,把销量提升上去。
这样子更加有利于培养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也能让相关的配件的产量得到提升。
要不然到时候每年的销量只有几万台的话,岭南半导体自己去生产内存,成本就很高了。
半导体行业,一旦没有数量的支撑,成本就会成倍的上涨。
这是江辉不能接受的。
「老刘,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是非常的快的。」
「我们的产品是明年才正式的上市,那个时候使用英特尔80486CPU的产品,肯定不会只有我们一家。」
「所以在CPU上面,我们是没有优势的。」
「这种情况下,就要在内存等其他方面能够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然后成本还要把它做下来才行。」
江辉快速的把自己的想法跟刘东辉交流了一下。
作为公司的实际负责人,如果刘东辉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的想法,那肯定是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是江辉不想看到的。
他可是指望着将来珠江科技成为全世界知名的大企业,甚至是成为全世界500强企业里头排名靠前的存在。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的事情自然就多了。
「配置高,价格有竞争力,这样子的产品自然是比较好销售。」
「但是我们国内能够找到满足这些配资技术要求的配套厂吗?」
如果只是管理珠江科技的话,刘东辉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但是现在要求把一系列的配件的生产技术也提升上来,他的压力就大了。
「国内的计算机行业,在规模效应方面跟国外是还有很大的差距的。」
「但是从事计算机研究相关的机构和工厂,其实也不算特别的少。」
「我们只要把主要的几个核心配件搞定了,其他的肯定都问题不大。」
「到时候我会跟岭南半导体那边的技术人员一起去开发各种内存和存储器。」
「将来岭南半导体要成为华夏最大的内存和晶片生产厂家。」
江辉直接就把自己的目标给抛了出来。
刘东辉倒是不好再说什麽。
他是最近才加入到珠江科技,对于江辉的才华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但是既然岭南半导体那边会全力的去搞几个关键的零件,他觉得自己就不需要纠结那麽多了。
到时候如果是岭南半导体那边掉链子了,江辉也没有理由批评他。
……
珠江科技要发展壮大,肯定就是要招兵买马。
国内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单位,基本上都有人被挖了过来。
面对这个机会,深城大学那边自然也是不甘落后。
它们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是华清大学援助建设的。
从1983年建校至今,已经有了6年的历史。
第一批大学生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
现在学校里头从大一到大四,甚至是研究生都是有这个专业的人员。
珠江科技的出现,对深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江总,我们学校之前也有教授从事计算机相关技术的研究。」
「不管是主板还是内存,亦或是软盘方面,我们学校都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如今珠江科技在大力发展计算机产品,我觉得双方可以在这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
要是其他人突然创建一家公司说要开发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张伟这个校长肯定不会那麽积极的凑过去。
但是珠江科技不一样,这可是江辉搞出来的企业。
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江辉想要搞的东西,就还没有哪个项目是失败了的。
既然珠江科技注定是要成功,深城大学自然也是想要沾点光。
高校里头的研究跟企业实际生产还是很不一样的。
单纯的研究是比较难有可观的产出。
处在改革第一线城市,张伟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是比较强烈的。
他希望深城大学能够成为国内顶级的大学。
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自然就更多了。
「珠江科技那边正在联合岭南半导体开发各种内存和晶片相关的产品。」
「如果深城大学能够一起展开合作,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国内高校在产学研方面的进展,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深城大学在这方面能够做出一个标杆出来的话,对于今后的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
江辉肯定不会拒绝张伟的提议。
这对珠江科技来说是一件好事。
深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可是在华清大学的科研团队的援助下成立的,实力不容小觑。
只不过之前缺少很好的平台去开发计算机技术。
现在有珠江科技牵头,利用他们的师资力量去研究计算机的话,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大一大二的学生,可能专业上面能够贡献的不是很多。
但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肯定就能干活了。
特别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基础功比较扎实。
不像是后世都在玩游戏和追女生。
一个专业两个班,每个班30人。
大三大四加起来就有120人。
再加上研究生和老师,总共将近200人的高科技团队。
这要是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对珠江科技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到时候那些学生毕业之后,要是能够直接弄到公司来上班,还能直接无缝对接的展开工作。
「产学研结合的事情,之前首都理工大学搞的很是不错。」
「你们更首都齿轮厂合作开发的4MT手动变速箱等产品,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我们在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产品开发上面,也可以借鉴首都理工大学那边的成功经验。」
张伟听了江辉的话,心中松了一口气。
大方向没有问题,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反正对于深城大学来说,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和实力。
顺便把科研经费给搞定了。
要是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再挣点钱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要不让你们电子工程系系主任跟珠江科技副总刘东辉对接一下。」
「看看把我们项目上的哪一些模块交给你们的团队来开发。」
「到时候某些零件如果你们开发的非常好的话,完全可以成立一家校办企业来生成。」
「或者是你们出技术,外面的企业出资金,双方合作成立新公司去生产。」
江辉对深城大学的发展还是非常看好的。
深城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什麽属于自己的大学。
深城大学算是第一所大学,寄托了岭南省和深城很高的期待。
各方面能够协调到的资源,还是非常不少的。
江辉也不介意把一部分的零件交给对方去生产。
反正珠江科技都是不可能什麽东西都自己去搞的。
找其他的配套厂合作的话,倒不如找深城大学合作。
大家在其他领域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基础,有信任基础在那边。
「可以,具体的方案让他们好好的交流一下。」
「我们的师生可以在这个合作之中好好的学习到新的技术,也能创造一些额外的收益出来。」
「这就已经非常让人感到满意了。」
具体的合作上面,肯定是涉及到一些利益分歧。
张伟也好,江辉也好,都是不适合下场去争执这些细节问题。
那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