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655章 了却寰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1797年10月。
    黄浦江畔,数十万人翘首以待,屏气凝神,个个伸长脖子望向北方。
    天际线~
    黑烟冲天。
    「来了,来了,陛下回来了。」
    「所有人各就各位,一切听从号令,眼神要炙热,微笑要热烈,鼓掌要大声。务必要展现我等臣民的忠诚!」
    人群骚动起来。
    导演和演员们瞬间就位,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
    一刻钟后,舰队缓缓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里。
    现场总导演把手里小旗一挥,瞬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旌旗飘扬,山呼万岁~
    首舰甲板部。
    全身戎装丶戴金丝镂空盔面罩的「吴皇替身」朝着岸上的欢迎人群频频挥手,站姿笔直,那一身镀金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宛如天神下凡~
    群众们见皇帝如此英武,喜不自胜,欢呼声好似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把现场气氛推向巅峰。
    ……
    李郁一个人在舱内,平静地写「大帝日记」。
    外面的山呼海啸与己无关。
    如今的自己已经对这种庸俗的爽感免疫了,万民景仰的盛况已经无法激起内心的波澜了。
    况且外面人山人海,在场合露面容易遇刺。
    替身是必须的。
    对于李郁来说,写日记才是正事。
    将来,自己的这些手稿要被后人反覆研究的。
    所以得精雕细琢。
    删减是必须的,美化也是必须的,务必要留给后人一个六边形帝王的光辉形象。
    了却寰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恭迎陛下回朝。」
    财政大臣胡雪余丶经济大臣范京领衔,文武百官商贾社会名流跪了一地,数十万百姓自然也跪下了。
    「替身皇帝」慢步走下舷梯,开口:
    「平身。」
    然后,就不敢吭声了。
    声音是无法摹仿的,很容易被熟悉的人识破。
    身后的侍卫官立即向前一步:「陛下有旨,以最高礼节迎接帝国的勇士亡灵归来。」
    ……
    「举枪,行注目礼。」
    在场所有士兵瞬间进入状态,万人好似一人,刺刀如林,气氛肃穆。
    大臣们单膝下跪。
    百姓们双膝下跪。
    只见一车车装着骨灰的白瓷坛子碾过红地毯,目的地——上方山陆军集体墓地。
    届时,会连办3日的水陆法事,上百名高僧现场超度。
    车队后面是手捧骨灰坛子的士兵,一队又一队,一队又一队,似乎永远也走不完。
    无数士兵眼眶通红,无数百姓心头战栗。
    原来这就是战争~
    ……
    西征欧陆~
    仆从军前后战死丶失踪总计60馀万,伤残无算。吴军战死丶病死丶失踪超过12万,伤残超6万。
    随军民夫伤亡没有统计。
    如果再算上移民的话,至少一百多万人为帝国献出了生命。
    投入的金钱无法准确统计,必定是个天文数字。
    好在,帝国赢了。
    战争掠夺加各国赔款,至少入帐2000吨黄金。还得到了一连串的海外殖民地,以及「霸主地位」所衍生的无形资产。
    在军乐队的配合下,近卫军团3000士兵在现场举行了盛大的巡游仪式,刀枪出鞘,军服鲜亮,步伐铿锵。
    「替身皇帝」骑马检阅。
    ……
    李郁避开人群,便服登上了一艘小型内河蒸汽船回到了他熟悉的故乡。
    黄浦江有水路可以直达太湖,其中部分较狭窄航道经过了官府的多轮疏浚,航道通畅。
    一路船速缓慢,因为船多。
    李郁也有意了解一下沿途民情,故而坐船并未悬挂旗。
    正如他从欧陆归国时重点巡视了多处殖民地,目的是一样的。
    李郁很清楚,底下人如果联起手来忽悠,久居深宫的皇帝就只能看到案牍上的虚假奏章,基本和瞎子差不多。
    ……
    前方出现了一个小镇,李郁突然开口:
    「前面停一下。」
    「是。」
    蒸汽船缓慢靠上码头。
    待船停稳后,李郁内罩软甲外穿锦袍,在4名便衣的陪同下,上岸溜达。
    一路信步游庭,貌似游览。
    实则是看道路,看农田,看房子,看行人气色。
    镇子很宁静。
    一圈逛下来,李郁几乎可以断定这里达到了18世纪末帝国前百分之一的生活水准。
    七成以上是砖瓦房。
    干道基本硬化。
    行人虽然劳碌,但少有菜色,衣服的补丁也极为罕见。
    ……
    路过一处馄饨摊,李郁很有兴致的坐下,要了几碗馄饨还有刚出炉的烧饼。
    待食物上桌,护卫队长就轻声道:「老爷,我腹中饥饿,先吃点。」
    「嗯。」
    护卫队长狼吞虎咽,一口烧饼一口馄饨。
    李郁则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和摊主闲聊。
    看似是老爷宽待下人,实则是防止食物有毒。
    过了许久之后,李郁才悠然端起粗瓷碗,品尝这民间食物。
    ……
    「老人家,日子怎麽样?」
    「挺好。」
    「是吗,具体好在哪儿?」
    「您是?」
    「我是过路商人。」
    摊主笑笑,抛下一句:「陛下仁慈,体恤江南,我等交的赋税少了,劳役免了,挣钱却多了。」
    「你这摊子平日里生意咋样?」
    「好,好的很,前面2里路有个纺织厂,下工了我这立马人满。」
    摊主一边说,一边飞速卷馄饨。
    看着他提前备下了如此多的半成品,李郁笑笑,确信这摊上的馄饨不愁卖。
    ……
    旁边一闷头吸溜馄饨的中年汉子却不淡定了。
    他就是曾经的四九城正红旗旗人那五,如今的松江府流放人士,以「帮闲」为职业,无农桑之苦,却全家吃喝不愁。
    加上这老小子吸取教训,不在松江府购置宅子。
    入帐就花,花不掉的就买成金饰,小日子过的油光水滑。
    他第二次扭头,和护卫的眼神不经意碰撞~
    那五低头喝汤,心脏砰砰乱跳。
    久在皇城根生活的人有一种瞬间识别贵人的嗅觉。
    贵人有贵气。
    尤其是贵人身边的护卫,随便穿什麽衣服,那浑身的锐气是一点也遮挡不住的。这才是关键~
    ……
    那五喝完馄饨,轻轻放下碗,转过身,把手有意无意的摊开放在前面。
    笑道:
    「掌柜的不会讲,我来替他讲。如今这日子好过,却不是简单的赋税少,挣钱多能总结的。」
    李郁微微颔首。
    「请讲~」
    那五瞬间心跳超过130,表情却一丝不变。
    就在这时,其中一名护卫突然起身拖着凳子换了个位置,堪堪挡在了他和李郁之间,还不经意的散了一根烟。
    瞬间,
    那五心里狂呼:大内侍卫!!
    ……
    「这位老爷,我叫那五,乃前清旗人,原先家住燕京正阳门内。按理说,我这种前朝馀孽不该说本朝的好~」
    「但是,咱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旗人。既然是人,就得有良心。」
    「咱摸着良心讲话,乾隆爷是英主,可和当今陛下比起来,那就是这馄饨摊和得月楼的差距。」
    掌柜卷馄饨皮子的动作稍停,翻了个白眼,心想你吹牛哔时踩我一脚干嘛?
    便衣护卫笑了。
    李郁也笑了,上下打量了一番,有些怀疑这是大臣们给自己安排的气氛托。
    ……
    那五字正腔圆,语速缓慢:
    「当今陛下乃是集汉文帝丶汉武帝于一体的不世英主。」
    「文,治大国如烹小鲜,生财有道,藏富于民,从不扰民。」
    「武,破欧陆,踏中亚,剿扶桑,一路高歌猛进,封狼居胥也不能形容。」
    「您说,这世上有哪一位君王能够同时做到文帝和武帝的功业?」那五俨然进入了影帝状态,「所以,这大清,亡的一点都不冤。如果乾隆爷能活到今天,他也得服,也得跪。他如果不跪,我那五就摁着他的脑袋跪。这就叫公道自在人心~」
    ……
    这一番马p实在到位~
    李郁忍不住哈哈大笑,顺手解下自己的玉佩放在桌上,然后起身离去。
    一名便衣护卫拿起玉佩递给那五。
    「我家老爷赏你的。」
    「奴才不敢。」
    「拿着吧。」
    那五连忙起身,整肃衣冠,双膝跪地,接过玉佩,咚咚磕首,高呼:
    「奴才,谢赏。」
    「帝国万岁,陛下万岁万万岁。」
    ……
    馄饨摊主懵了。
    盯着远去的李郁一行人身影,低声问满脸通红的那五:
    「你为什麽喊万岁?」
    「掌柜的,您没瞧出来?那是真龙天子!」
    「啊?」
    「掌柜的,你有福气啊。」
    「啊?」
    「陛下尝过的馄饨,你自个儿慢慢琢磨吧。」
    那五背着手走了,宛如打了一针高的,脚下有力,一口气走了几十里回到苏州河北岸旗人聚居点,四处展示他的「御赐宝物」,讲述得见圣颜的幸运一刻。
    松江府衙来人确认御赐宝物乃是真品后,那五爷一家子顺利地搬进了松江新城。
    没过半年……
    他又成了帝国宣传署的一员,负责各地巡讲陛下国策。
    每场巡讲,效果斐然。
    老艺术家的人品姑且不谈,表演艺术确实是高的。
    ……
    「下海」,日渐流行。
    帝国各省风气为之刷新。
    去南洋丶去北美丶去南亚丶去澳洲丶去尼罗河畔丶去第聂伯平原丶乃至去巴黎丶去维也纳~
    去做农场主,去做探险家,去做海商,去做水手,去做武装护卫,去当汉语师傅,去做风水先生,去娶老婆~
    没错。
    茶叶战争和反法战争导致了欧陆一代青年断层。
    前者葬送了500多万青年。
    后者断断续续,至今还在零星的打,前后造成了200多万青年丧命,法兰克北部成熟区域全被打烂。
    ……
    吴军虽然撤走了,可欧陆的战争没完,法兰克依旧是各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被排挤被孤立。
    只不过,反法联盟彻底解体了。
    撒克逊王国因为背刺有功,又在这场战争中保存了大部分实力,俨然欧陆第一,世界第二,混的很不错。
    撒克逊依托强大的皇家海军抢占各国商业航线丶以及北海渔场,国内工业革命蒸蒸日上。
    伦敦工人的生活依旧悲惨,但怨言却少了,至少他们活着。
    反观欧陆各国,男少女多,比例极度倒挂,女子婚嫁困难。
    柏林丶维也纳丶华沙丶巴黎皆不复往日繁华。
    每当有不缺胳膊少腿的年轻男子走过,都会引起妇人们极大的关注。
    矜持的年轻女子还未反应过来,胆大的已经下手了,过程概括就是:当天搭讪当天回家当天就煮饭。
    ……
    数百名报业人员从吴国回来了。
    他们一个个俨然东方文化的代言人,每日白天坐着四轮马车走访朋友,晚上在煤油灯下撰写稿子。
    前程不可估量。
    影响不可忽视。
    他们纷纷加入了吴国在维也纳组建的「世界道法伦理协会」,简称「道理协会」,该协会经费由吴皇室资产管理集团拨款。
    皇太子李元贞担任荣誉会长。
    流行连环画《茶花女》的作者拿下了最高文明奖,一时间风头无二。
    ……
    李郁马不停蹄,一口气编织了好几张大网~
    第一张是人:
    使馆——本国商人——亚细亚移民,三位一体。
    第二张是商业:
    茶叶出口——文化输出——品牌培养,互为填补。
    第三张是武力:
    海外驻军——人脉情报网——佣兵,互相合作。
    ……
    这场持续数年一度将十几个王国卷入的茶叶战争收尾很成功。
    欧陆民间没有将全部仇恨都投到吴国头上,仇恨被分摊了,撒克逊分了好大一块,各国封建君主也分了不少。
    欧陆民间没有出现自发的抵制茶叶的浪潮。
    李郁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目标达成!
    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师出有名!
    从开战前到战争结束,李郁就一直满世界嚷嚷他才是受害者,出兵只是为了惩罚这帮随便撕毁契约的君主。
    三大条约签的好好的,国际贸易做的美滋滋的,你们几个混蛋君主一声不吭地毁约了?
    我吴皇能忍吗?我吴皇不要面子吗?
    正义何在?文明何在?天理何在?
    经过报纸反覆宣传,欧陆民间对吴国恨不起来。
    还有「伤兵抚恤银」丶「最高文明奖」丶「3成顺差资金返还」,等等一系列文明操作,只为了尽量消除欧陆民间的不满情绪。
    仇恨是最好的粘合剂,一旦吴军过度压榨,很可能会促使欧陆团结。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即使解决了也还会爆发新的问题。
    下一次茶叶战争还会爆发,极大概率是拿破仑发起。
    吴国将藉助下一次茶叶战争,再次分解欧陆,打碎欧陆在百年之内觊觎霸主王座的野心~
    ……
    在漫长的西征途中,吴军那些「略显粗暴」的行为主要发生在罗刹境内。
    因为生来粗糙的罗刹人钝感力十足,能够忍受。
    况且罗刹人自己给自己安排了「焦土战略」,远遁北方,属于自我流放丶自绝于欧陆。
    在未来的50年内,李郁会操控舆论逐渐的将罗刹公国边缘化丶野蛮化。同时,积极扶持各路势力压缩其生存空间,逐步逼迫其沦为极北部族,变成爱斯基摩人第二。
    让顿河哥萨克在罗刹旧土上放马丶定居。
    哥萨克是一群很好的打手,但永远成不了气候,不必多虑。
    ……
    坦率地讲,李郁的一系列措施很阴损,甚至称得上「无耻」。
    但是,
    他心无内疚。
    东风不压倒西风,西风就会压倒东风。
    友好是无可奈何的妥协!磋商是审时度势的试探!
    生意法则: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掌柜的暴打顾客之后,才能生意盈门,高朋满座,文明相处。(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仙家 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 日常系综影:我的超能力每季刷新 刑侦专家[九零]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金龙:帝国六千年 旧神,连发枪和禁酒令 海贼×小动物√ 东京:兔子警官和她的邪恶搭档 错练邪功,法天象地 无限剑制练成了,你说这是龙族?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人快老死,我觉醒了长生命格 谍影:命令与征服 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