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73、云雾敛(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郁仪回来时,秦酌专门在她直房外等她。
    “孩子呢?”秦酌问。
    “我带她吃了点东西,临走时她还把剩饭包起来,说要带给她爹。”郁仪没有穿外衣,看样子也是把自己的衣服给了嘉善,秦酌连忙让她走进房里,又给她倒了杯茶。
    “孟司记她……………”秦酌犹豫着问,“你先前知情吗?”
    郁仪微微摇头:“不知情,她也真是可怜人。”
    秦酌从袖中取出孟司记给他的银子:“她要我给你的,说谢谢你带她女儿吃东西。”
    郁仪不接,秦酌硬塞给她:“你收着吧,别让她更难受了。”
    他叹了口气,在郁仪旁边坐下,过了片刻,他问:“我不懂你们女人家的心思,你说我对她女儿好的话,她会不会高看我一眼?“
    郁仪问:“你这是何意?”
    秦的说:“我觉得她好啊,所以想对她好。”
    “她是顶好的一个姑娘,我总不能因为她嫁了人有了孩子,就觉得自己能配得上她了吧。”秦酌难得正色一次,“她好就是因为她好,和她有没有结过婚,有没有孩子都不相干。”
    “相反,我得对她更好些,若不然,她一定觉得我是看她有了孩子轻视了她。”
    听他说完这一席话,郁仪感慨良久:“难为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孟司记是个很好的人,对我好,做事也细致妥帖。若她丈夫知道她做了娘娘身边的内贵人,只怕要将她敲骨吸髓。你方才也听那女孩儿说了,她爹正在旁边喝酒呢。”
    “嘉善。”秦酌认真说,“她叫嘉善,孟司记给她起的名字。”
    “是个好名字。”郁仪在嘴里默读了两次,“她说的?”
    “嗯。”秦酌给自己也到了一杯茶,猛喝了两口,“你说天底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苦日子,不是说了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了吗?”
    郁仪说:“可能这些都是相对的,过去饿死的人现在活下来了,过去苟活的人能吃饱饭了。总归有人是要受苦的,因为苦难也是相对的。”
    说完这一句,郁仪又补充道:“但在同一水平之下,女人受的苦也是最多的。”
    “我家里有个妹妹,我父母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一样,今年给我来信说给她定下了婚事。我起初是为她高兴的,可渐渐的又高兴不起来了。做了别人家的媳妇,操持中馈,孝敬公婆,生儿育女,哪里比做女儿时更幸福呢?”秦酌继续说,“这些年来
    我只顾向前,从来没有停下来回头看。只有遇上我妹妹的事,才叫我仔细考量过这么个问题。”
    “我也想让我妹妹像你一样考个功名,自己有了钱有了地位,就根本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了。可惜我父母没这个魄力,害怕别人戳他们的脊梁骨,到底是把我小妹嫁人了。若她过得不好,我定要从京师回长州,把那王八羔子大卸八块。”
    “就像孟司记,若不是能来到紫禁城,只留在青州,当真是难逃一死了。”
    郁仪知道秦酌是悲天悯人的性子,凡事都要往最坏处想,不由得笑着宽慰他:“你家妹妹未必过得不好。能遇到一个疼她敬她的夫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她脑子里想着张耀说过的话,正色说:“她有选择的权力,不论是想为官的权力、还是想做妻子的权力,这是她的自由,不是她的枷锁。”
    郁仪来到紫禁城整整一年了,她见了很多人,心里也明白了很多事,不再追求一个无限趋近于完美的理想状态。
    大道至简,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句话。
    评价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可对他自己而言,过得开心才是唯一的衡量准则。
    “今日的事,娘娘是如何说的?”
    “死者姓黄,这个黄老头生性孤僻,平日里深居简出,左邻右舍原本就很少见他。至于平日里他都在和谁往来,那更是个迷。黄老头平日里不爱说话,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仇家。他偶尔出门买菜时会捎上两壶酒回去喝,顺天府派人去问过了,沽酒
    的小娘子说已经有半个月没见过他了,只听说他手上忙了个大单子,不得空出门。也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成了他的催命符。
    “他可曾婚配?”
    “和离了。”秦酌说,“他原本的夫人现在不在京师,顺天府要提人,怎么也得十来天,到时候再一并算吧。”
    “若他真是做了一道假圣旨,咱们心里也有个准备,唯独不知这假圣旨写了什么。娘娘那边未置可否,看样子心里是有决断了。”秦酌把喝完的杯子倒扣在小碟中,“那做手艺活的老头应该是要由顺天府接管,先让仵作验尸,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
    要送到义庄上,当作无人认领的尸体,脱去乱葬岗埋了。可惜了他的手艺,如果我能重活一回,我一定早早就拜他为师。”
    “人的遗憾啊,其实是弥补不完的。”郁仪轻声说道,“若我能重活一次,我还想多陪陪我母亲,我还想见很多现在想见却不能见的人。这么一想,就算是重活三回也不够,既然如此,那不如就把眼下活好吧。”
    郁仪不知道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张耀已经在门外站了良久。
    他见郁仪正在和秦酌说话,自知不该听墙角,所以抬步欲走。
    没料到郁仪这最后一席话,竟让他愣在原地,再也迈不开脚步。
    人的遗憾,是弥补不完的。
    他默默良久,微微勾了勾唇。
    郁仪这间直房位置不错,远离车马喧嚣,在夏日里绿树成荫,如今隆冬万物萧索,倒也不显得凄清。
    他在找了个听不见里面说话的地方站着,有几只麻雀落在他身边,探头探脑地似乎想讨些吃的。张濯摸遍了全身也没找到半点能吃的东西,于是他弯下腰,轻声道:“一会儿里面的苏给事出来,我去替你们讨些东西吃啊。”
    郁仪和秦酌说了一刻钟,秦酌起身告辞,他们两人一起走出门便看见了张濯。
    他独自站在树下,垂着眼看着地上的鸟雀,整个人半沐在冬阳下,清冷又安静。
    秦酌原本就有些害怕张濯,现下纵然张濯未发一言,秦酌满脑子都是他在顺天府外要弹人琵琶骨的样子。
    “我先回去了。”他小声说,“咱们回见。”
    说罢匆匆对张濯行了个礼,大步流星地走了,像是生怕后面有什么东西追上来一样。
    郁仪走到他面前,她还没开口,张濯便先说话了:“你那有没有什么吃的?”
    他本意是想要些胡饼来喂麻雀,没料到郁仪曲解了他的意思。
    “你饿了?”郁仪问,“我给你煮碗粥吧。”
    张濯看了看地上蹦来蹦去地麻雀,又看了看一脸认真的郁仪。
    “好啊。”他从善如流地站起身。
    给脸不要,那是傻子。
    郁仪不知他这一番心路历程,带着他来到自己的直房门口。
    她左右看看,小声说:“没人,你快进去,别叫人发现了。”
    张濯:“嗯。”
    郁仪说:“你进去之后把窗帘拉上,不管谁敲门你都别开。”
    张濯:“……...…其实我们过去也不这样。”
    怎么现在好像在偷/情一样。
    这两个字他说不出口,但心里的的确确是这么想的。
    郁仪啊了声:“没有吧,谁会这么想。”
    过去他来她这,他们俩人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从没有担心过流言蜚语。
    可见做贼心虚,此话不假。
    张濯客随主便,进了郁仪的房间,想了想又说:“我也不是很饿,你要是饿了,我也可以给你做点吃的。”
    郁仪说:“这里的厨房是十间直房共用的,你出现在里头,他们肯定少不了行礼参拜,你就当是给他们减少点压力。厨房里的东西都是现成的,我方才也没吃饱,你就当是和我再吃一点吧。”
    张濯没继续坚持:“那有劳苏给事了。”
    苏给事。
    明明过去也是这么叫的,可如今这三个字落在他口中,莫名其妙多了几分旖旎的滋味,郁仪脸上微微一热,不想去深思,匆匆跑去厨房。架子上有她昨天泡好的米,她今天陪嘉善吃了荤腥,此刻只想吃点清淡的,于是只往锅里加了红豆和莲
    子。
    用了不到两刻,郁仪就把粥煮完了。
    她端着粥回了直房,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门。
    房中没有动静。
    郁仪再敲,一面敲一面说:“是我。”
    门这才被人从里面打开。
    手里的托盘被张濯顺手接了过去,郁仪重新把门关好:“吃吧。”
    她在桌前坐下,用勺子搅动着白粥里的红豆:“今日你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吗?”
    她继续道:“这阵子恰逢吏部官员的年终核查,忙着复审山东和山西知府人选,江西巡抚又虚报粮赋,这个案子还在陈侍郎那压着,这件事你们户部应该也清楚。还有北面的旱情,广济库的余粮调拨一直不太顺畅,陈侍郎说拟调山东的仓储官鲁
    恒过去,另配随行督运官一名,我们觉得道推官李薄寒不错,这两个人都是早年从户部外放的官员,张大人觉得还可靠吗?”
    郁仪抬眼看向张濯,张濯两度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道:“鲁恒性子张扬,容易结怨,倒是李薄寒还算是可当用的,山东有一县丞名叫白岳,派他和李薄寒一起去反倒更妥当。”
    郁仪放下勺,又去一旁翻出两张纸,拿着笔记下这两个名字:“还有吗?”
    张濯继续道:“如今赈灾主要聚集在广宁府,有灾民从四面八方聚集来,朝廷的赈灾粮难免迟滞。我过去在安州赈灾时,偶尔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改派两名官员姑且是够用了。
    如今到了冬天,即使在室内,也并不觉得比外面暖和多少,二人面前的粥碗不过说话的功夫便已经冷了下来。郁仪一面喝粥一面思索着张濯方才说过的话:“张大人今日是为了广宁府的事来的吗?”
    张濯叹了口气:“不是。”
    郁仪说:“那是因为江西巡抚虚报梁赋吗?”
    张濯笑了一下:“喝粥吧。”
    他这个笑容很温柔,声音也很轻。
    窗外云山霭霭,鸟惊庭树。
    喝完了粥,张濯又翻了翻郁仪桌上的书。
    他的鬓发一丝不乱,单手举着书背光站着,像是从古画上走下来的儒生。
    窗外原本爬了满墙的春藤,如今尽数干枯,只余下盘虬的根络,分外朴拙。
    “在看《传习录》么?”张耀念了书名,“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倒是不错。”
    “打发时间看看。”郁仪笑道,“默识默存,时时自省。”
    近来这阵子发生了不少事,郁仪没主动和张濯提起,张濯自然也不问。
    他们守着一道界限,谁也没有越过界去。
    郁仪看着张濯,不由道:“难怪人人都说张大人其人如玉,现下这般模样,可知传言不虚。”
    张濯握着书卷的手微微一顿,他的目光轻轻向她看来,片刻后垂下眼去:“前尘往事了,不提也罢,如今我愧对身外虚名,不如拿我当十恶不赦的罪人,我心里还能好受些。”
    他没有用严肃深沉的语气,这话落在外人耳中还以为是玩笑。
    郁仪却知道他不是在玩笑,或许是自嘲,更多的却像是自弃。
    纵然她没有亲耳听见台谏对他的一番弹劾,却也能猜个七七八八,郁仪正在忖度着用词,想要安慰张耀一番,没料到他已经猜出了她心中所想,一手拿着书卷,轻轻敲着自己的掌心。
    “我没有那么脆弱,没事的。”
    他将手上的书还给郁仪:“我回去了。”
    郁仪下意识嗯了声,心里只觉得有点奇怪,他无声无息地来又无声无息的回,很难猜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她起身想送张濯出门,张濯却又让她止步:“被人瞧见了不好。”
    这话说得在理,只是张濯的语气有些怪。
    不知是真这么想,还是在自己安慰自己。
    郁仪站在窗边目送他出了门,张濯走得很快,只在月洞门后面留下一片朱红的衣角。郁仪坐回桌前翻看着自己刚刚记录的名字,这时跑来一个小太监,在门外探头探脑:“苏给事在吗?”
    郁仪推开窗,小太监说:“方才有位大人走到跸道半路,叫我给您传个话。”
    “他说他方才话说得不好,你别往心里去。”
    显然留话的人正是张濯。
    这话前言不搭后语,郁仪想了半天,也没想通张濯方才说的话有什么不好的。
    另一边,张濯已经走到了户部衙门外,没料到赵公绥竟站在门外。
    他已经很久不来户部了,一来是和张濯的关系微妙,不尴不尬,二来凭他的地位,有什么话派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可见今日是有什么要紧事,非得亲自和张濯说的。
    白元震说:“赵阁老来了好一会儿了,下官给他倒了杯茶他也不肯喝。”
    张濯施施然走到赵公绥面前,才叫了一声“赵阁老。”赵公绥便微微抬手打断了他。
    赵公绥让所有人都退后,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清的声音道:“张濯,我知道你素来看我不惯,这也是你的自由,我无权干涉。我今日来只是想问问你,犬子赵子息,可在你的手上?”
    张濯目光清冷平淡:“张濯从未见过令郎。”
    “不要骗我。”赵公绥的表情也很严肃,“你想要什么尽管说,不要伤害子息,他身子不好,常年要服药。”
    不论在外多么风光,此刻的赵公绥更像是一位殚精竭虑的父亲,眼中满是拳拳爱子之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科技入侵现代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我在印度当老爷 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 我以仙术当侦探 破甲九重 重启人生 最佳导演的诞生 [娱乐圈]恋爱心愿 我的吉他女孩 天可汗回忆录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摆烂,摆烂,摆烂!!! 在虐文世界发疯 文豪1978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